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胡偉 陳東明 王華
在梧州,人工智能(AI)正加速融入民營經濟發展血脈,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落實自治區部署要求,錨定“再造一個工業梧州”目標,以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通過強化民營經濟服務保障、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發展環境等舉措,讓民營經濟在“穩增長、穩就業、穩投資”中扛起主角擔當,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技術賦能:“制造業+AI”重塑產業發展新格局
走進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高新片區的梧州寶石人工智能技術協同中心,十余臺人工智能質檢機整齊列陣,數臺高清數字影像機配合AI算法對莫桑鉆進行實時檢測,顏色飽和度、切割對稱度等指標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公司整體生產效率提升60%以上,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廣西喜薈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帥的介紹,道出了AI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深刻改變。
同樣的轉變,還發生在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在這里,搭載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的智能學習機、智能音箱、智能屏等產品正源源不斷下線。憑借在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和場景應用上的先發優勢,該公司多款產品成功入選2025年第一批廣西人工智能產品。
喜薈天成與國光科技的快速發展,正是梧州人工智能賦能傳統制造業“蝶變”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圍繞“AI賦能千行百業”目標,構建起“1+4+N”發展路徑——以1個工作專班為引領,通過4項市級方案統籌,在重點領域打造N個應用場景,推動“制造業+AI”在各大產業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確保AI賦能路徑清晰、推進有序,我市科學規劃頂層設計,先后印發相關文件,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隨著政策紅利釋放,企業創新活力迸發:在人工寶石產業,梧州寶石人工智能技術協同中心揭牌,AI智能分揀機、質檢機等提升生產效率與產量;在不銹鋼產業,金海AI不銹鋼表面缺陷檢測識別項目構建工業視覺檢測矩陣,實現三位一體智能監控;在陶瓷產業,簡一陶瓷建成AGV無人智能倉儲中心,協進陶瓷通過AI陶瓷表面缺陷檢測項目提升品質。“制造業+AI”成為產業升級核心動力。
隨著AI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梧州“制造業+AI”的產業生態加速成型。今年以來,我市已有蒙娜麗莎、金海、鴻圖、雅士公司等4個場景入選廣西“人工智能+制造”優秀案例集;金海、永達、國光、睿奕新能源、三威、喜薈天成等企業的8個應用場景入選廣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技術還給民營經濟注入了多元化的發展動能,1至7月,我市民營經營主體同比增長5.7%,占全市經營主體總量的97.01%;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約八成;全市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總值67.13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65.80%;民營經濟納稅同比增長1.99%,占總額的81.01%。
服務護航:全鏈條保障夯實企業發展根基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的支撐。我市在以人工智能驅動產業升級的同時,同步構建從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到要素供給的全鏈條服務保障體系,為民營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保駕護航。
走進廣西車便捷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共享電單車訂單、車服訂單等各類數據。作為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智能終端與管理平臺,業務覆蓋13個省市,預計今年平臺經濟數據將翻倍增長。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梧州從政策環境到服務保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信心。
車便捷公司的發展是我市優化民營經濟服務的生動體現。為精準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我市完善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與問題解決機制,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召開座談會、聯動部門與商(協)會、宣傳使用國家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等方式,多方合力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針對企業用地、環保、能耗等要素問題,我市還協調部門加快審批,為企業紓困,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此外,我市編制了《梧州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匯編(2025年版)》,涵蓋15個類別共115項政策,并由相關部門及時更新動態,助力企業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