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南寧訊(記者 陳雨燕 姚藍婷)9月22日,自治區“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梧州專場)在南寧舉行,市委書記蔣連生介紹了梧州聚焦港產園聯動、打造“東融”樞紐門戶城市的相關情況。蔣連生指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十四五”廣西開放發展的重大戰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的重大舉措。“十四五”以來,梧州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西江黃金水道的比較優勢,全力實施“東融”戰略,建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臺,推動梧州成為大灣區產業轉移集聚地、交通暢聯銜接地和休閑康養目的地,“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汪東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新聞發言人黃恩,副市長楊楨出席新聞發布會。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副處長鞏光勝主持新聞發布會。
蔣連生代表梧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350多萬各族人民,向大家長期以來對梧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蔣連生說,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十四五”廣西開放發展的重大戰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的重大舉措。“十四五”以來,梧州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西江黃金水道的比較優勢,全力實施“東融”戰略。錨定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的奮斗目標,積極對接大灣區產業體系,主動拓展大灣區市場,建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臺,推動梧州成為大灣區產業轉移集聚地、交通暢聯銜接地和休閑康養目的地,“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年至2024年,梧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2025年上半年增長6.8%,保持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態勢。
隨后,蔣連生從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梧州市建設“東融”樞紐門戶城市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市委、市政府積極對接大灣區產業鏈,推動主導產業加快集聚。狠抓工業項目和工業投資,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工業體系,深入實施“制造業+AI”行動。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實施工業項目405個,全市工業投資總額突破1700億元,是梧州工業投資和大型工業項目開竣工最多的時期,全市50%的投資和37%的規上工業企業來自大灣區。培育了5家年產值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14家企業進入“廣西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初步形成了以再生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醫藥、光伏電子五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工業產業呈現出結構優化、量質齊升、發展較快的良好態勢,工業產值從2020年的113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855億元,年均增長12.7%,2025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1017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工業的快速增長成為“十四五”期間梧州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市委、市政府提升擴容基礎設施,加快構建暢連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兩灣”的多式聯運體系。目前梧州港千噸級以上泊位達到了45個,千噸級泊位數量增長率達36.4%,服務園區產業乃至大灣區和大西南市場的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2021年至2024年,梧州港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22%,2024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09億噸,提前1年實現“億噸大港”目標。長洲水利樞紐船閘過貨量從2020年的1.5億噸增加到2024年的2.24億噸,年均增長10.4%,連續刷新國內天然河流船閘過貨量紀錄。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梧州市增列為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市委、市政府深化園區體制改革,推動港產園一體發展成效凸顯。對市本級產業園區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將7個園區整并成3個工業園區,管理人員精簡了50%,并重新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建立“港口與園區結對服務”模式,突出園區主體強化“東融”招商,園區管理和服務質效明顯提升。2023年在全區園區綜合考核評價中梧州市獲得第1名。2024年,3個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22年改革前增長27%。不銹鋼、陶瓷等全產業鏈從廣東轉移到梧州的不銹鋼產業園區和陶瓷產業園區,梧州市成為全國不銹鋼重要基地和“南國新陶都”。
市委、市政府筑牢西江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縱深推進涉重金屬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污染等領域問題排查整治,建立跨地區“西江生態黨建協作機制”,全力守護好這一方綠水青山。梧州市森林覆蓋率70.9%以上,連續25年穩居全區首位;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6.7%,排名全區第一;2021年以來,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四年進入全國前三十名,粵桂兩省(區)交界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連續四年保持Ⅱ類以上水質。
蔣連生表示,回望“十四五”以來的工作,梧州市走出了一條園區主體、港航支撐、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的產業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夯實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梧州市將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搶抓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持續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加快建好廣西東大門,努力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貢獻更多梧州力量。
蔣連生、汪東明、黃恩、楊楨還就媒體關心的梧州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十四五”期間梧州綜合交通發展、梧州對接大灣區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梧州六堡茶全產業鏈及茶文旅融合發展、首屆中國再生新材料大會籌辦情況、梧州推動“東融”成果惠及民生等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中央駐桂新聞媒體、香港媒體駐桂機構、區直主要新聞媒體、市級新聞媒體等主流媒體50多名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