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小華 通訊員 谷廣田 劉濤
金秋時節,李家莊碼頭一派繁忙景象,數艘貨船有序靠泊,一排排紅色的吊機高速運轉,集裝箱上下起落,處處彰顯著我市外貿的澎湃活力。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銜接機制,積極承接東部加工貿易產業轉移,聚焦保稅物流、加工、維修等業態升級,做好服務文章,不斷推動外貿行穩致遠。據梧州海關統計,今年1至8月,我市進出口總值達95.3億元。
豐富“保稅+”功能,拓展增長新賽道
近日,在位于梧州綜合保稅區內的廣西與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對液晶顯示板進行檢測、電路維修、清理背光等保稅維修作業。“在綜保區內開展業務,不僅大幅減少了資金占用,通關流程也更加簡便,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國際競爭力。”該公司負責人蘇文凱說。
今年,我市立足本地產業基礎和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不斷建強開放平臺載體,豐富“保稅+”功能體系,加快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加工貿易制造中心和保稅物流中心,推動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和項目建設等工作提質增效;積極搭建高效的物流鏈路,持續深化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體系,構建“直播+平臺+供應鏈”跨境電商生態圈,成功落地廣西首個拼多多保稅倉、首個淘寶保稅倉,同時打造跨境電商直播基地,形成商品跨境“一站到底”的多點支撐跨境電商發展生態。今年1至8月,梧州綜合保稅區保稅業務進出口值達1.74億元,同比增長149%。
“梧州海關聚焦外貿企業實際需求,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企業通關便利化,積極推進汽車零部件保稅再制造及‘跨境一鎖’等業務落地,為梧州外貿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梧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為提升保稅業務發展水平,我市深入推進“智關強國”行動,聚焦企業訴求關切,對梧州綜合保稅區保稅業務開展情況進行分析,解決企業在規范申報、內部管理、貨物倉儲、廢料處置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問題,及時解答政策咨詢,推動保稅維修、保稅物流新業態健康發展。據統計,今年1至8月,梧州市保稅維修進出口值達0.36億元;保稅物流進出口值達0.59億元,同比增長134%。
優化營商環境,厚植興業沃土
日前,在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動化車間內,多條全自動生產線不停運轉,一個個音響經過多道工序完成組裝下線,倉庫工人打包裝入集裝箱,經梧州海關監管后將發往歐美市場。“今年,我市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落實加工貿易支持政策,為雅士電業、國光科技等加工貿易企業提供‘一對一’政策輔導和通關指導,助力加工貿易產業拓展國際市場。”梧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企業所需,打好“組合拳”。今年,我市以優化服務助企紓困為重點,靶向施策、定向幫扶,通過開展政策宣講、深入企業精準服務、強化產業政策研究等方式,精準高效助力外貿企業發展。梧州海關推動企業開展賬冊管理,簡化加工貿易手冊備案和核銷手續,讓企業享受到集中內銷、自主核報等便利,重點推進“保稅+ERP”監管模式改革,為梧州市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據梧州海關統計,今年1至8月,梧州市加工貿易進出口值達1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
為暢通外貿物流,我市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業務落地,企業物流成本平均減少800多元/箱,為梧州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港之間的物流聯動提供運轉更快、成本更低的運輸模式。針對偏遠縣鄉企業查檢等待時間較長的問題,我市實施遠程屬地查檢改革及預約查檢服務,順利開展梧州特色出口中藥材等遠程屬地查檢業務,將單票查檢作業時間壓縮近80%,助力企業快速通關。
在助力外貿企業降本增效方面,我市通過服務企業專員、關企交流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向企業宣傳原產地優惠貿易政策,梳理重點出口商品享惠清單、篩選可享未享企業清單,“一對一”提供協定稅率比較、合規申報指導服務,提升企業享惠水平;大力推廣智能審核、自助打印等便利化措施,實現原產地證書辦理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轉變。今年1至8月,梧州海關累計簽發各類出口原產地證書2053份,涉及簽證貨值達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7%和5.5%。
保稅業務持續增長、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遠程屬地查檢提速……我市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有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國際化水平,全面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