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近日,首屆中國“2025再生新材料大會”暨梧州市再生新材料產業招商引智懇談會在我市圓滿落幕。這場高規格行業盛會,匯聚了全國再生新材料領域的頂尖專家、優質企業與前沿成果,既為梧州再生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推動區域經濟綠色轉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大會成果豐碩,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羅方生介紹,本次大會共簽約再生新材料產業項目10個,總投資額達76.3億元,覆蓋再生金屬、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個高附加值領域。其中,臨港年產5萬噸廢舊鋰電池粉綜合回收利用項目、粵桂同創廢舊鋰電池負極材料資源利用項目等,聚焦資源循環利用細分賽道。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資源回收效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也標志著梧州正從“單個項目引進”向“全產業鏈生態構建”跨越,為打造國家級再生新材料千億產業集群邁出關鍵一步。
大會不僅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更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助推器。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徐軍表示,大會匯聚了行業頂尖力量與大量優質資源,為梧州新材料產業發展明確了方向。下一步,科技部門將圍繞“循環利用系統建設”等核心議題,建立覆蓋“技術引進—中試轉化—產業化”全周期的獎補機制,強化政策精準賦能;依托大會發布的專家、成果、需求三個“千項榜單”,推動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落地;加快再生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實體化運行,引導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向該領域傾斜,搭建專家與企業常態化對接平臺,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這次高規格的全國性大型學術會議,填補了我市再生新材料領域高端學術交流的空白,達到了‘以會促交流、謀合作、興產業’目標,顯著提升了梧州在該領域的行業話語權與全國性區域影響力。”市科協副主席李健娜表示,大會緊扣我市產業需求設立5個專題分論壇,4名院士專家作權威報告,推動“產業需求”與“學術研討”深度綁定,為我市企業提供精準技術參考,吸引全國產業鏈資源聚焦梧州。此外,大會期間啟動了“智匯八桂·高層次專家廣西行(梧州)”活動,揭牌成立梧州再生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并舉辦材料領域技術轉移轉化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為我市搭建起院士專家與本地企業合作橋梁,多層次整合國家級學會、高校與企業資源,加速成果轉化,強化人才儲備。未來,市科協將持續深化與國家級學會及專家的資源對接,發揮協同創新中心平臺作用,推動更多成果落地,賦能產業升級。
梧州臨港經濟區作為再生新材料產業核心承載區,在此次大會期間成功引進重大項目,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大會將梧州推向全國再生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前沿平臺,有效提升了產業發展格局與能級。”梧州臨港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學武表示,園區將全力推動“藍圖”轉化為“施工圖”,為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務,確保簽約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在上游,加快構建全國回收體系關鍵節點,建設區域性綠色回收拆解中心和金屬交易平臺,打造輻射華南的再生金屬資源集散基地;在下游,推動產業向復合金屬新材料升級,加快建設華南新材料產業創新基地,構建研發、生產、配套一體化的產業鏈生態,讓更多科技成果在梧州落地生根。
大會的舉辦也極大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本次大會不僅是梧州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決心與實力的窗口,更為我們參會企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廣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梓龍表示,大會匯聚的智慧、技術與資源,必將為整個產業的升級注入強勁動能。梧州產業成果豐碩,也極大地增強了企業在梧州長期投資、深耕發展的信心,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在梧州的投資力度,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共同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首屆中國“2025再生新材料大會”暨梧州市再生新材料產業招商引智懇談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梧州搭建了產業對接、科技融合、人才匯聚的高端平臺,更描繪出一幅創新活力迸發、產業鏈條完善、綠色動能強勁的產業新圖景。站在新的起點,梧州正以堅定的步伐,邁向國家級再生新材料產業高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