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郭俊杰 通訊員 岳柱健 陳嘉怡)智能陶瓷生產線晝夜不息,百億級造紙項目穩步推進,嶄新的鋼材產品沿西江黃金水道運往各地……在藤縣,一幅幅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匯聚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過去四年,藤縣生產總值實現1.73倍增長,成功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成績的背后,是藤縣依托區位優勢,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走出了一條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奮進之路。
智轉數改,多元產業齊提速
在廣西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4條完成技改的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日均可生產瓷磚10萬平方米。“AI智能視覺分選系統讓檢測效率提升40多倍,產品優等率從92%躍升至98%。”公司總經理助理謝志明逐項介紹生產線上的智能設備,全線超80%的設備智能化率正是藤縣技改成效的縮影。
作為“南國新陶都”,藤縣已聚集陶瓷企業17家、生產線48條,產業集群優勢持續增強。近年來,該縣以技術革新驅動建筑陶瓷產業升級,持續推進陶瓷產區光伏發電矩陣建設,引入智能生產線和AI檢測設備。目前,全縣共有8個區級技術創新平臺,5家國家綠色工廠,6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藤縣陶瓷磚產能穩居全國縣域產區第五、廣西第一,占全區總產能的47%。
在陶瓷產業加速跑的同時,藤縣加快構建“多輪驅動”的產業格局。作為自治區“雙百雙新”重點項目,廣西建暉紙業項目一期PM5、PM6高品質包裝生產線于去年底相繼試產,預計年產能達50萬噸。
藤縣積極把握“北鋼南移”政策機遇,引進翅冀鋼鐵項目,全力打造400億級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去年該產業實現產值250億元;響應國家“以紙代塑”號召,推進廣西建暉紙業林漿紙一體化和熱電聯產項目,構建全產業鏈紙基新材料產業,預計2027年產業規模將達300億元。此外,綠色精細化工、稀貴金屬精深加工等產業也加快布局,多元產業格局日趨成型。今年1至8月,藤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2.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1%。
精準定位,要素集聚促發展
近日,在藤縣鈦白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鐵臂揮舞,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今年1月8日,該園區獲自治區批準設立為化工園區。園區緊扣鈦白產業“退城進園”與轉型升級契機,以鈦白粉產業為突破口,協同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林化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著力構建綠色化工產業體系,打造化工產業“東融”承載區。
“我們緊盯‘自己有什么、市場要什么、政策給什么’,把資源要素集中投向主導產業。”藤縣發改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該縣通過整合縣本級純平工業集中區、陶瓷園區與綠色新材料園區,組建藤縣經濟開發區,推動主導產業向梧州市臨港經濟區和藤縣經開區集聚,顯著提升了招商精準度和項目落地效率。
下一步,藤縣將繼續發揮區位優勢,重點推動制造業等主導產業發展,積極參與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