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與長久動力。近來,藤縣濛江鎮那塘村的甘蔗迎來采收季,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根根甘蔗,不僅甜蜜了舌尖,更鼓起了農民的錢袋,繪就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的振興畫卷。
近日,筆者在那塘村的甘蔗種植基地里看到,長勢喜人的甘蔗整齊排列著,一根根甘蔗節長桿粗、挺拔茁壯,葉片隨風搖動,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甘蔗清香。工人們分工合作,砍甘蔗、捆綁甘蔗、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熱鬧的豐收景象,甜蜜的“蔗香”里飄蕩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種植大戶朱俊霖說:“今年我們共種植黑皮、黃皮甘蔗120多畝,黑皮甘蔗畝產10噸,黃皮甘蔗畝產12噸。甘蔗主要運往山東省等地銷售,從種到收都聘請附近村民來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朱俊霖介紹,十幾年前他的父親便承包下120畝土地,起初以柑橘種植為主。去年,朱俊霖受政策啟發,又了解到當地氣候、土壤適合甘蔗生長,且甘蔗市場需求穩定,便萌生種甘蔗的想法。得知其轉型計劃后,濛江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石紹明第一時間對土地做土壤檢測,結合氣候推薦高產優質甘蔗品種,還制定詳細種植技術方案。
石紹明說:“在品種改良上,我們農業中心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推廣地膜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種植方法,以達到提高產量、早上市,提升甘蔗品質。今年,全鎮優質甘蔗種植面積達900多畝,良種良法覆蓋率達到95%以上,畝均產值比以前提升了2000元以上。”
那塘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探索多元化農作物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甘蔗產業,通過引進種植大戶、帶動農戶、提供就業等方式,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讓鄉村發展底氣更足、后勁更強。如今,在那塘村,甘蔗不僅是農戶手中的“致富蔗”,更成為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近年來,藤縣以“產業促振興”為核心,持續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特色發展路徑,通過品種優化、技術推廣和產業鏈延伸,讓特色產業成為帶動群眾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引擎,助力更多農戶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與希望。 (徐石蘭 李佳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