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雨燕 通訊員 蔣海昌 覃曉旭)夜幕下的岑溪市安平鎮中慶村,一支身著紅色志愿馬甲的社會治安義務巡邏隊穿梭在街巷間。“全國勞動模范”廖木森走在隊伍前列,仔細排查治安隱患,還不時停下腳步與村民拉家常、聽訴求。這抹紅色身影,成為夜色里守護平安、溫暖人心的“流動風景線”。
今年以來,安平鎮聚焦基層治理精細化,積極構建“黨建+網格+服務”基層治理體系,組建由黨員志愿者、民(輔)警、村民代表組成的社會治安義務巡邏隊,在各村(社區)開展社會治安巡邏、風險排查、法治宣傳等工作。作為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廖木森身兼數職:既是聯系群眾的“鄰長”,走家串戶掌握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也是化解矛盾的“金牌調解員”,耐心解開群眾心里的“疙瘩”。
不久前,臺風過境后,村民黎某某等人急匆匆找到廖木森,反映同村李某某修建的道路因暴雨塌方沖毀了自家水渠和農作物,雙方爭執不下。廖木森耐心安撫眾人情緒并聯系村“兩委”干部一同前往現場了解情況。他組織雙方當事人面對面溝通,從法律規定到鄰里情誼,耐心釋法明理,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就賠償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調解協議書。
在廖木森等模范典型的帶動下,安平鎮基層治理活力持續迸發。今年以來,該鎮運用“三二一一”調解機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8件,17支社會治安義務巡邏隊累計開展巡邏50余次,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安平鎮的治理實踐,正是岑溪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該市以“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為抓手,持續織密精細化治理網絡。同時,針對社區、網格、小區的不同治理特性與難點堵點,該市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治理路徑,成功糾治了一批基層治理“頑疾”,為鄉村振興筑牢平安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