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連日來,受國際金價持續攀升影響,國內多家珠寶品牌的足金首飾價格一路飆升,一度突破每克1200元。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個珠寶品牌專柜發現,金價的高位運行讓不少消費者持觀望態度,而年輕消費群體通過多種方式尋求“平替”,平衡產品情感價值與實用性。
10月27日,周大福、六福珠寶的黃金價格均為每克1223元,老鳳祥黃金為每克1220元。“近兩年黃金價格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萬秀區大潤發商場某品牌珠寶專柜的銷售人員莫女士感慨道,2023年末黃金飾品報價約每克500元,今年以來國際金價不斷上揚,如今多數珠寶品牌的黃金飾品價格已突破每克1200元。
面對金價的漲勢,許多消費者表示會理性消費。市民張女士正為婚禮挑選“三金”,她說:“結婚戒指和項鏈我會在品牌珠寶專柜買,但手鐲我打算選金包銀的。我平時不常戴金手鐲,今年金價這么高,買金包銀材質的‘平替’,能省近3萬元。”
長洲區夢之島商場的一家珠寶品牌專柜的李經理也注意到,今年以來低克重黃金制品比較暢銷。“現在金價高,金豆、金箔、手機貼片這類產品更受年輕人青睞。”李經理說,不少消費者還選擇“以舊換新”,以實惠的價格買到更新款式的黃金飾品。
“現在很多年輕人更看重款式多樣性,而非單純的保值功能,‘平替’商品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像用鉑金、金包銀這類材料做的首飾,外觀和真金差不多,但價格便宜很多。”在品牌珠寶專柜工作多年的何女士介紹,這類首飾大多以純銀為主要材料,制作完成后附上一層很薄的黃金,大部分首飾覆蓋的黃金不足1克,因此價格大幅降低。
而對于看重黃金材質本身的消費者,也有自己的“平替”方案,“90后”小梅便是其中之一。“我這兩款吊墜,都是前幾年金價不高的時候買的,現在花點加工費,就能換成當下流行的款式。”小梅說,她覺得按現在的金價買新款首飾“不太劃算”,于是用低價購入的舊首飾重新加工,支付手工費制作新首飾,既滿足了佩戴金飾的愿望,又避免了為工藝和品牌溢價支付過高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