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龐廣蛟
日前,記者走進岑溪市大隆鎮(zhèn)福隆村的岑溪市綠馬農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馬農業(yè)”)的澳洲堅果種植基地,一株株堅果樹傲然挺立,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工人們嫻熟地采摘堅果。這些被他們稱為“金疙瘩”的堅果,采摘后便被迅速運往不遠處的加工廠,開啟它們的“變身”之旅。
在加工廠,現代化的科技氣息撲面而來——全自動堅果加工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高效運轉,經過剝殼、清洗、烘烤等一系列精細工序,堅果褪去青澀的外衣,變成市場上備受青睞的商品。
“去年挑選果實,全靠工人用肉眼辨別核內壞果,耗時又費力。今年,我們引入了AI視覺選果機和AI透視選果機,這些設備能夠精準識別并剔除壞果,挑選效率大大提高。烘干爐的數量也從8臺增加到18臺,烘干時間縮短至3天,加工能力翻倍增長。”負責人黃勇鋒說。
談及加工廠的變遷,黃勇鋒介紹道:“這里原來是高速公路建設的棄土場,荒草叢生,后來利用390萬元鄉(xiāng)村振興資金建成了廠房,并租給了我們運營。今年,又新增了150萬元鄉(xiāng)村振興資金投入,受益村集體數量增至18個,廠房面積也擴大了一倍多,達到6000多平方米,日加工青皮果達到200噸。”
如今,加工廠不僅加工自家基地的堅果,還收購或代加工來自賀州、玉林、貴港,廣東云浮、茂名乃至云南等地的堅果青皮果,預計今年加工量將超過1萬噸。“我們和加工廠深度合作,今年,從云南、貴州等地收購的6000噸堅果青皮果,全靠他們加工成鮮果,目前已經加工1600多噸,產品銷往山西等地。”廣西小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廣輝對加工廠贊不絕口。
早些年,由于技術不過關,果樹存活率低。面對困境,黃勇鋒請教廣西大學和海南大學的專家,與他們共同探討落果原因,研究保花保果措施。“那段時間,我們天天泡在果園里,觀察果樹的生長情況,記錄各種數據,就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黃勇鋒回憶道。
當前,“綠馬農業(yè)”不僅在岑溪市梨木鎮(zhèn)和廣東省羅定市等地建立了4個澳洲堅果育苗基地,總面積達400畝,年出圃苗木200萬株,帶動了岑溪各鎮(zhèn)群眾種植澳洲堅果1萬多畝,并傳授種植技術,扶助農戶共同致富。“我們創(chuàng)建了‘桂澳’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指導15戶農戶種植澳洲堅果。目前,種植總規(guī)模已達3200畝,年產量超過3000噸,年產值達2000萬元,年銷售額1800萬元,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產品供不應求。”黃勇鋒說。
截至目前,岑溪市已種植澳洲堅果5.6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3萬多畝,預計今年青皮果產量達1.25萬噸。該市將澳洲堅果作為“十大農業(yè)產業(yè)”之一重點推進,林業(yè)部門提供勾圖、種植和技術指導服務,對一定規(guī)模種植實行貼息貸款政策,發(fā)展7家澳洲堅果專業(yè)合作社并成立了協(xié)會,為當地澳洲堅果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筑牢堅實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