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龐廣蛟 李敏
日前,記者走進岑溪市筋竹鎮大王村鴨兒坑組的金秋砂糖橘種植基地里,金燦燦的果實圓潤光亮,綴滿枝頭。基地內,工人在橘樹間嫻熟地挑選、采摘成熟果實,竹筐很快便被裝滿。
“今年首次掛果就迎來大豐收,收成超出預期。”基地負責人莫曉榮說,他種植的10畝金秋砂糖橘共有700株,“平均每株產果50公斤,現在每公斤收購價約8元,這10畝金秋砂糖橘預計銷售收入可達28萬元。”莫曉榮表示,除了金秋砂糖橘,他還種有20畝遲熟砂糖橘,預計產果7.5萬公斤,銷售收入超30萬元,雙品種種植為他拓寬了增收渠道。
基地里采摘忙,收購分揀環節同樣熱火朝天。在筋竹鎮的岑溪市聚源水果專業合作社,現代化智能分揀設備高速運轉,一筐筐剛從基地收購的金秋砂糖橘,被源源不斷地送上傳送帶,經過清洗、分揀、裝筐、打包等標準化流程,很快便成為待發的商品果。
“金秋砂糖橘比普通砂糖橘早上市一個多月,這就是我們搶占市場的優勢。”聚源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家德告訴記者,近期合作社每天要向外發送1萬多公斤金秋砂糖橘,為保障發貨效率,每晚都安排50余名工人同步開展分揀、打包、裝車工作,“我們的果子主要銷往深圳、香港,憑借清甜口感和新鮮品質,深受客戶青睞。”李家德說。
作為廣西較早種植砂糖橘的區域,筋竹鎮的砂糖橘種植面積曾接近10萬畝。早年,柑橘黃龍病、根腐病的突然侵襲,讓不少果農遭受損失。隨著金秋砂糖橘脫毒苗圃育苗技術的突破,從四川引進的脫毒苗圃技術逐步實現本土化育苗,有效解決了病害問題,為砂糖橘產業注入新活力。目前,筋竹鎮已形成多元果品種植格局,除1.5萬畝砂糖橘外,還種植百香果近1萬畝、肉桂7.5萬畝。
為推動金秋砂糖橘、遲熟砂糖橘等特色產業持續發展,近年來,岑溪市搭建科研合作橋梁,與桂林、肇慶等地的農科院及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在脫毒砂糖橘培育、病蟲害綠色防治、生產廢水科學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如今,砂糖橘產業吸引了河南、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及本地共100多名客商在筋竹鎮設點駐扎收購果品,逐漸形成以砂糖橘、百香果、蜜橘為核心的區域性果品集散大市場。據岑溪市水果產業服務中心統計,目前,該市金秋砂糖橘種植面積達2.5萬畝,其中2.2萬畝已進入產果期。今年,該市金秋砂糖橘預計產果5.8萬噸,產值約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