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黎碧云)西江碧波蕩漾,巨輪帆影點點。近日,記者走進赤水港,只見集裝箱在水陸聯運通道間有序流轉,貨車穿梭往來,貨輪滿載待發,一派繁忙景象。作為西江黃金水道上的重要交通物流樞紐,赤水港以區位優勢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走出了一條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嶄新路徑。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我們而言,就是要把港口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廣西西江臨港赤水港務有限公司黨務干事蘇杏娜的話語,道出了赤水港的發展邏輯。
作為集水、公、鐵、空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國家一類口岸港口,赤水港依托廣西“東大門”的區位優勢,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契機,開通“梧州赤水港—香港”“玉林北流—梧州赤水港—泰國曼谷”“玉林北流—梧州赤水港—澳大利亞悉尼”等多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搭建更優質、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吸引更多貨物到赤水港中轉。今年1至10月,赤水港貨物吞吐量達1293萬噸,同比增長23%;集裝箱吞吐量10.1萬標準箱。
科技創新是港口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赤水港1號泊位,固定式裝船機伸展長臂將一車車砂石平穩輸送至待運船舶的貨艙內,操作員通過控制臺靈活調控輸送速度,根據船舶實時裝載狀態精準匹配物料流量,原本繁瑣的裝船流程變得高效順暢。
“固定式裝船機的雙車道供料及可拆卸式料倉設計可大幅縮短物料轉運時間,額定通過能力為每小時2500噸,最大通過能力可達每小時3000噸,較原有設備單小時作業量最高提升50%,為港口高效作業奠定堅實基礎。”廣西西江臨港赤水港務有限公司作業區負責人禤煜林說。
科技創新提升了赤水港作業效率,彰顯科技賦能港口經濟的強勁動能。下一步,赤水港將持續發揮區位優勢,通過構建更高效的服務體系與運營模式,推進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應用,建設智慧綠色高效的港口,為梧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物流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