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甘沁雨 通訊員 楊卓 韋宇軒
貨架整潔,商品琳瑯,乍看之下與普通超市別無二致。但仔細觀察,這里的“顧客”結算不是按原價,而是憑一張特殊的“愛心卡”享受優惠價。近段時間,長洲區在鄉鎮、社區陸續開了三家暖心公益超市,以“店中店”的形式開啟“慈善超市消費場景化”的探索,進一步織密民生保障網,讓公益的溫暖覆蓋更多群眾。

近日,在平浪小區附近的一家生鮮超市,市民正在選購商品。記者 李燦明 攝
11月11日,記者走進平浪小區附近的浩宇生鮮超市,超市里一處約20平方米的迷你“店中店”格外引人注目。米面糧油、日用雜貨一應俱全,擺放井然有序。與一般商超“一口價”不同,這里的生活必需品有著兩種價格,其中一款大米旁立著醒目的提示牌,上面寫著:“原價35元,暖心價28元,相當于八折優惠”。
兩個價格,一個面向普通消費者,另一個則專屬于低保戶、脫貧戶、特困人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度殘疾人等群體。那么,這些群眾具體如何享受到這份專屬的優惠呢?
長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了其核心運行機制:“在‘店中店’購買商品僅需出示一張‘愛心卡’。我們通過‘企業讓一點、供應商減一點、自己掏一點’的聯動形式,將實惠匯聚到這張卡上,讓困難群眾真切受益。”該負責人介紹,民政部門經過前期的精準摸排與審核,為符合條件的群眾發放這張“愛心卡”。“持卡群眾在‘店中店’購買糧油米面等30多種基本生活必需品時,就可以直接以最低八折的‘愛心優惠價’結算。”
該超市負責人李秀惠告訴記者,“店中店”的上架貨品價格均在中等價位,品質有保障。低保對象老劉豎起大拇指稱贊說:“慈善超市的10公斤裝大米,用民政發的卡買可以打折,比在外面買便宜不少。”
透過這樣一家“店中店”暖心公益超市可以窺見,長洲區在探索減輕民政對象、脫貧戶等群體基本生活成本方面,構建起一個可持續、有尊嚴的社會幫扶新樣本。這一探索與該區在“十四五”期間持續提升救助標準、實現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0%覆蓋,并對1177戶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等舉措協同推進,同時通過“梧長微心愿”小程序成功對接困難群眾微心愿300余個,共同織就了長洲區一張覆蓋基本生活與品質養老、聯通線下場景與線上資源的立體化民生保障網絡。



